媒体视角

社会型企业,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下的使命与责任是什么

2014年8月18日下午,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下的社会型企业使命与责任研讨会暨《文化硅谷战略规划》评审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Picture1.png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光明日报》经济部副主任兼文化产业版主编张玉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钮沭联,东方意象文创机构总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结成,文化硅谷集团决策委员会主任韦俊康等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由东方意象文创机构总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结成主持。第一阶段是对《文化硅谷战略规划》(包括《文化硅谷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文化硅谷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两份报告)进行评审和讨论。第二阶段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下的社会型企业使命与责任”这一议题进行学术研讨。

在听取了对《文化硅谷战略规划》的展示汇报之后,在场专家一致认为《企业战略规划》对文化硅谷“社会型企业”的发展定位具有开创性,发展使命与愿景体现了具有抱负的企业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对文化硅谷业务体系的分析深入,视角多元,战略建议思路清晰、理念超前、可操作性强,有良好的战略指导价值;《园区战略规划》对园区的总体定位符合文化硅谷企业的经营理念,有一定理论高度,园区价值实现路径过程明晰,提出的“平台式产业链”运营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会议的第二阶段,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下的社会型企业使命与责任”这一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社会型企业与其责任使命等多个热点领域。

2.png

陈刚:面对文化产业跨界趋势,社会型企业触角可以往哪些方面伸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从目前这样一个影响人类产生最大的技术变革的互联网时代来看,文化产业将来会更有活力,甚至可能是为数不多的空间最大的产业。跨界可能是一个趋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假设文化产业跨界,那么我们怎么样守住我们的社会型企业,我们的触角可以往哪些方面伸。文化产业跟物质产品、实体的产品需要结合,包括将来有没有可能文化产业跟物质产品器物性相结合。在我们将来的发展中,都需要更多的考虑,不是只是就文化,和我们现在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来做这件事情。

3.png

向勇:文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在关注产品功能价值基础上,关注文化价值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在随后的发言中说,我们要从一个富有责任的经济强国,到真正在世界能够拥有话语权的一个文化强国,所以需要从经济强国往文化强国转型。刚才陈刚老师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三个模式,第一个就是要用文化来转型。从一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企业可能都要文化产业化,尤其是那些要追求基业常青,要追求高品质的企业。因为文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在关注产品的功能价值基础上,去关注他的文化价值。第二个转型就是刚才提到的互联网思维,它有很多的可圈可点的,但是最主要我个人觉得它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生态化的经营模式,它创造一个企业生态或者产业生态,第二个当然就是以用户的体验,以用户的效用为最大的着眼点。第三个转型就是产业融合,就是我们所发展第六产业。

4.png

孙若风:文化企业发挥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认为,文化企业如何发挥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现在这情况下,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个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应该让每个人在大脑中间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不可能说把长袍马褂穿起来,那么应该是要探索,特别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包括与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的关系。我们在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我们注意到,能够把传统文化的元素与时尚的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大多成功了,屡试不爽,那么这个是我们应该去探索的一个经验;第二个就是市场与责任的关系。鉴于过去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可能一天到晚把有些口号挂在口头上,美国大片传播他很多思想观念,就是通过在娱乐中把它传播,这个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了,寓教于乐,这种发挥作用应该是如同花开无声,娱乐无痕;最后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一方面要注意市场形成一个各种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家一视同仁。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文化传统的需要出发,对有些方面有所导向,有所倾斜,可能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认为,社会和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型企业有很多的解释和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个企业诚信,好好的为国家创收,带动就业,正常纳税,最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就实现了。第二步才是我们要怎么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的一个概念,把一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传统文化这样一个理念有机的结合,不但让企业能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去很好的生产、发展

5.png

张玉玲:如何评估社会型企业的价值和特点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光明日报》经济部副主任兼文化产业版主编张玉玲提到,确实是需要从精神层面,让我们当代中国人能找到我们自己的根,能找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和西方在一块在精神上能够更自信。当时我看到习近平提倡传统文化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有一种思考角度和习总书记的思考角度差不多,都是看到当代中国人这种文化缺失,或者文化的一种迷盲,然后去谈这种传统文化。然后我就觉得从社会型企业,因为它具有微利性、长期性和基础性,那么怎么评估这个文化企业的社会价值,怎么评估这个文化企业的这种特点。社会型企业的提出也是一个价值贡献点,也个概念的提出也是一个最大的知识产权。

6.png

张国有:做企业要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在发言中说,对于园区的规划里面,应该既有园区规划也有企业规划。企业怎么发展,园区怎么发展实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本一个是末。所以这里面关键是把企业建设好,把企业的理念变成园区,变成其他的产业,这个是非常根本的。而且园区能不能脱颖而出,引起政府的重视,就一定要做成,而且要做好。张国有教授举出了星云大师在台湾做佛光山的例子,提到星云大师所做的佛教叫人间佛教,认为星云大师这个提法非常适用于现代,适用于年轻人,很能为现代的人所接受。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也是一样,要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还有就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7.png

韦俊康:将文化力量如何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是文化硅谷一直考虑的因素

文化硅谷集团决策委员会主任韦俊康最后对学术界给予的大力关注、项目组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了感谢,并在总结中提到,社会型企业,我们认为最大的要素就是做社会价值,当社会价值做的越大,它的经济价值随之而来。基于这一点,文化硅谷将信,就是诚信做了一个体系,而文化硅谷四个字,内涵清楚,它是和我们的时代相符合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和我们的文化理念截然一体的,始终如一的就是将文化和科技永远的绑定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社会型企业还有一个特殊属性,应该说是输血型。政府给地,政府给资金,政府给政策,政府给税收,才能成为微利或者是赢回平衡线,向下运营,所以现在主要做的是价值,而现在我们做的不仅是输血,还有造血的功能。政府没有给其他政策的时候,要靠企业自己自身造血。总得来说,将文化力量如何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是文化硅谷一直考虑的因素。